12月18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由大连市交警支队以及大连晚报、中粮可口可乐辽宁联合举办的“平安校园”公益活动走进大连盲聋学校,为在校的250多名盲聋孩子带去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让孩子们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
警官讲课手语同步翻译
当天给孩子们讲授交通安全知识的是来自大连市交警支队的郑琳警官,之前,她曾经两次来到大连盲聋学校,给这些孩子们授课,和盲聋孩子们交流的经验丰富。
与在其他学校授课相比,最为不同的是,在郑琳进行宣讲的时候,旁边有一名手语老师在一直进行同步的手语翻译,让那些有听障的孩子能够接收到郑琳的宣讲内容。而郑琳也有意地放慢了语速,让孩子们的思路能够跟得上。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授课时长上,郑琳也做了细致的安排。用更生动的语言和实际的案例,给孩子们切身的体会,并且严格控制了授课时长。
“同学们,现在路上车很多,路边停的车也不少,在通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靠近这些车辆,因为这些开车的叔叔阿姨们不知道你们听不见,容易造成危险。”郑琳耐心地讲解,由于这些孩子情况特殊,大多数上下学都要靠家长接送,所以,郑琳专门告诉他们在平常也要叮嘱爸爸妈妈遵守交通规则,千万不能发生危险。
和外界交流不足安全意识欠缺
记者注意到,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更安静,很少出现非常活跃的情况,而在与交警、老师互动的时候很懂礼貌,有些腼腆。面对记者的采访,也仅仅是简单的“谢谢叔叔阿姨,谢谢交警”寥寥数语。老师们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和外界交流不足,所以安全意识也存在欠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因为学生身体的残障,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原因,他们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就具有其特殊性了。
首先是学校在日常的安全工作中,得根据视障、听障分类处理。对视障学生要做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对听障学生要做到显示屏配备齐全。其次,由于生理的缺陷,孩子们对较抽象的概念不仅知而甚少,而且在理解上也非常肤浅,表现为比正常青少年更加幼稚和不成熟的特点,理解问题形象性和片面性。这就造成了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特点而设定。
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还因为身体的残疾,封闭自己,这也造成了孩子们安全意识不强。
呼吁全社会关注特殊孩子
校方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学生情况特殊,学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家长把孩子们交给我们,我们就得全心全意为他们负责,不能出一点闪失。”在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之外,学校将安全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让这些孩子们在学校安全,出了学校也有自我安全意识。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经常通过校会、班会、团队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并且和消防、公安、公交、社区等有关部门配合,根据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年龄特点和不同地域环境,季节特点定期按照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集中教育。
在活动现场,除了教授交通安全知识以外,郑琳还反复告诉孩子们他们非常棒,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很关心他们。当天,中可辽宁的叔叔阿姨给他们带来了小礼物,孩子们拿到这些文具都非常开心。“这些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要格外注意交通安全问题。”参与活动的警官、志愿者们呼吁,广大司机驾驶员在日常出行时要给予特殊孩子格外的照顾,希望能有更多像中可辽宁这样有责任、有爱心的企业关心和爱护他们。